從中德十年的變和不變,看中國制造和跨境電商的“相愛相殺”!

時間:

2021-06-03

瀏覽次數(shù):

在德國疫情仍然很嚴重的4月份來到位于法蘭克福的teknihall德豪公司工作了5個星期(截止5月22日),和上一次(2011年)在此工作4周,整整相隔了十年。

從中德十年的變和不變,看中國制造和跨境電商的“相愛相殺”!

這十年及兩次在德國工作的經(jīng)歷,給我的感受卻大為不同,反差最大的是中國尤其是中國制造業(yè)和服務業(yè)變了(筆者從事制造業(yè)和跨境服務各都超過十年,對于這些變化有著切身之感),而德國尤其是德國制造業(yè)和服務業(yè)則幾乎沒有變化。

我感受到的中國制造業(yè)變了并不是說已經(jīng)變得很強大,而是僅走到了“春夏之交的路口”,還遠沒有到“豐收的秋天”;而德國的未變是德國的社會、制造業(yè)和服務業(yè)都固守傳統(tǒng),包括極為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和不優(yōu)秀的傳統(tǒng)。

在中國十年的巨變中,最為波瀾壯闊的一個是觸目驚心的中國制造業(yè)和跨境電商行業(yè)相愛相殺的殘酷現(xiàn)實:

絕大多數(shù)跨境電商賣家沒有制造業(yè)經(jīng)驗,都是從工廠采購產(chǎn)品然后通過線上渠道銷售出去,和制造業(yè)是同一棵樹上的螞蚱,誰也離不開誰。在看不懂、看不起國內大量中小工廠的“土”的同時,卻又離不開國內工廠具備的、世界最強的供應鏈和制造能力,對中國工廠又愛又恨,且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采購壓價壓到工廠難以生存的地步。

而中國工廠對跨境電商賣家感情更為復雜,羨慕嫉妒跨境電商賣家們能走出國門直接賺取海外終端消費者的錢從而單量越來越大支持了工廠的生產(chǎn)和發(fā)展,但對跨境電商賣家的中國采購人員壓價比之前海外貿易商的洋人采購壓價更“到位”又恨恨不平;猶如一對相愛已成往事、又有孩子牽絆的同床異夢夫妻。應該說跨境電商的新模式必將成為中國制造的突圍之道,但這對夫妻必須邁過七年之癢走向親情彌漫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穩(wěn)定態(tài)才可能“家道中興”。

1、盤古Pangoo與teknihall德豪十年的變和不變

盤古Pangoo從一個傳統(tǒng)外貿型的數(shù)字電視制造商和品牌商轉型成了服務于中國制造業(yè)的海外綜合服務提供商,盡管業(yè)務模式有緊密的內在聯(lián)系,但是已經(jīng)屬于不同的兩個領域。從一個集研發(fā)、生產(chǎn)、銷售和品牌建設為一體的篤信“中國夢 品牌夢”的中國品牌建設的踐行者,轉型為助力百萬企業(yè)出海的掃地僧,十年間猶如“西風獨涼閉疏窗......直把巨變當尋常”。

而中國制造業(yè)這十年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十年前簡單的OEM外貿制造工廠模式走到了今天中國制造通過跨境電商、品牌出海(DTC:Direct to Customer)的全新模式,這從小米、Anker、Shein......等大批在海外知名度很高的企業(yè)身上中外消費者都能切身的感受到,而這些品牌企業(yè)十年前都還沒有成立;中國產(chǎn)品從十年前幾乎是便宜貨的代名詞到今天已經(jīng)有不少中國品牌贏得海外消費者的尊重并開始讓人從中國產(chǎn)品身上感受到品牌背后那群人的守望,十年間宛如滄海桑田。

但是teknihall無論從商業(yè)模式還是企業(yè)規(guī)模上幾乎沒有變化,都是用100多名本地全職員工和100多名Freelancer為Aldi, Lidl, Mediamarkt等大型商超的電器產(chǎn)品品牌商提供檢測、翻新、維修、Call Center等售后服務,十年如一日、波瀾不驚。

辦公室也一直在距離法蘭克福機場20分鐘的Munster(明斯特),20年沒有變化,甚至連裝修都沒變過(盡管依舊整潔如新),甚至十年前的咖啡機依然如故。十年前在公司工作的一對夫婦把他們僅有的孩子也介紹到公司工作,都有三年以上了;在公司工作超過25年的員工比比皆是,對于在一家只能算是中小規(guī)模的德國企業(yè)穩(wěn)定的工作25年甚至直至退休(在我本次工作期間就有兩位工作了30年的老同事在辦理退休手續(xù)),對于今天的中國人尤其是深圳人是難以想象的。

恐怕唯一的變化就是總經(jīng)理從公司創(chuàng)始人Rolf Schaadt 在2019年退休后變成了年富力強、在惠而浦工作多年且對電器售后極為有經(jīng)驗的Seyhan Bakir。同時,在董事會決策和要求下,自2020年起,teknihall德豪把售后服務能力向中國公司開放才開始有所變化。

2、中德兩國十年的變與不變

如果說盤古Pangoo和teknihall德豪兩家企業(yè)十年的變和不變帶給你的震驚還不夠,中德兩個國家在過去十年的變和不變的巨大反差,就連筆者——作為經(jīng)常往返于中德兩國之間的人而言都常常驚訝到難以置信。

兩國生活中的例子特別生動:前幾天,我去迪芩巴赫市的Eppershausen市政廳傍的理發(fā)店Murmann剪發(fā)(圖1)。一打開門,迎接我的還是10年前那位熱情而專業(yè)的理發(fā)師,盡管我還戴著口罩,還是一眼就認出了我。這是他的家族老店,自他爺爺?shù)臓敔斊穑驮谶@里營生了,全家也都住在這四層樓里。如今,時隔十年相見,依然的熱情,依然的對中國好奇,也依然保留著德國式的高質量服務。

如果在國內,十年前的理發(fā)老師傅估計是再也找不到了,更不用說爺爺或者更遙遠的那一輩了。就連十年前給teknihall德豪的國際顧問Petro Tychtchenko帶來美好回憶且還反復念叨想再次體驗的、位于深圳南山創(chuàng)業(yè)路的新雅典水會早就沒了蹤影。圖片

不過,與日常生活相比,商業(yè)變遷帶來的沖擊感還要強烈得多:除了德國,比利時(圖2、3)和奧地利給我的感覺也是這樣的,這些地方的城市、道路、建筑…...和十年前幾乎一模一樣,法蘭克福市中心和郊區(qū)的各衛(wèi)星城的市容市政還和十年前一樣,甚至街邊的樹和花草感覺都沒有變化。人們購買生活用品的商場一如既往去Kauflan, Aldi, Lidl...;外出就餐也依然是以前的餐廳,我十年前來teknihall德豪工作時經(jīng)常去的一家叫“Ciao”的意大利餐廳(剛好在Murmann理發(fā)店對面)也還在那,可惜的是疫情還嚴重,不能到店用餐;而Eppershausen的市長,也還是2010年專程來上海參加我們舉辦的“'盤古幻藍之夜'Pangoo品牌發(fā)布會”Mr Carsten? Helfmann(圖4);之后我去了維也納與Grundig根德的品牌聯(lián)營合作伙伴KSR Group洽談(圖5、6),而KSR竟然是一個有著150年歷史的家族企業(yè),而且從成立至今都是在做一件事情:研發(fā)銷售KSR品牌的兩輪(Bikes)、三輪(Trikes)和四輪(Quads)的代步車,唯一的變化就是最近幾年,產(chǎn)品都加了一個字母“e',變成e-bike、e-trikes和e-quads......

從中德十年的變和不變,看中國制造和跨境電商的“相愛相殺”!

從中德十年的變和不變,看中國制造和跨境電商的“相愛相殺”!

從中德十年的變和不變,看中國制造和跨境電商的“相愛相殺”!

以上,不難看出一個讓人深思和吃驚的印象: 十年,對于一個德國或歐洲人來說,或許就是住在同一所房子里,沿著同一條路線去上班,和同樣的一群人去同樣的餐廳吃飯,在同樣的理發(fā)店剪發(fā),逛著同樣超市在購物......而對于中國尤其是深圳而言,十年無疑是個翻天覆地的變化,不管是城市的商業(yè)中心,還是人們的日常衣食起居,都是變幻萬千、日新月異的。圖片?

不過,德國的不變仍然很多印象深刻的:這次工作期間去看一位生病在家休息的陳姓同事,提到他母親10年前到德國,簽證到期準備回國的最后一天不幸在家里后花園摔傷了,馬上送到醫(yī)院治療了超過一個月,不但簽證到期不予追究,還免除了天價的醫(yī)療費,讓她母親感嘆不已;今天如果公司同事生病需要住院或者居家治療,除了基本不用個人和公司出醫(yī)療費外,連生病期間工資也依然主要由政府負擔,公司幾乎不承擔生病期間工資;女員工產(chǎn)假期間工資也是政府承擔(在國內,產(chǎn)假政府應該不承擔任何費用吧,更不要說工資了。盡管有人開始提議給二胎獎勵100萬鼓勵生育,但和福利沒關系了);不變的還有員工不論入職多久,每年有26-30天不等的帶薪假期(公共假期除外)。絕大多數(shù)德國普通員工每天5:00pm下班雷打不動,周六日不處理工作郵件(經(jīng)理層除外,上班不受40小時限制,特別是德國精英階層工作也挺拼的)。德國年輕人依然和十年前一樣對購房沒有“激情”,盡管房價不高,法蘭克福衛(wèi)星城市如Dietzenbach,三層的普通House在30-60萬歐元之間,2居的公寓價格在15-20萬歐元,買房的房貸年利率在0.8%左右(國內小伙伴們流口水了吧)。Petro的女兒明年50歲了,和丈夫仍租住在一個公寓里,租金600歐元/月,不打算買房,收入都用來滿足自己的愛好:養(yǎng)馬和騎馬了。她養(yǎng)有自己的馬,每周末騎馬作為運動和娛樂,還免費給Teknihall德豪總經(jīng)理Seyhan Bakir先生的女兒當教練。反觀中國過去十年,勞動法實施后,對企業(yè)尤其是制造業(yè)帶來很大變化,而幾乎所有的變化成本都是企業(yè)自己承擔。但同時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996又變成企業(yè)和員工不得不的常態(tài)。而對買房,幾乎所有國人趨之若鶩,而且房價高企,讓所有年輕人苦不堪言,尤其是一線城市,房價幾乎把所有年輕人拒之城外......甚至目前看依然沒有停下來的苗頭......

但德國始終還是那個德國,國民也一如既往的為自己國家感到自豪。同時,德國也依然是歐洲最強大也最穩(wěn)定增長的經(jīng)濟體;而德國制造依然是高質量的代名詞,并且從工業(yè)4.0起就引領世界……猶記得,美的集團于2017年花了292億人民幣收購德國機器人庫卡公司(Kuka)的94.55%股份,在國內很是自豪了一陣子(圖7);中國汽車制造商吉利集團在2010年收購瑞典知名的沃爾沃汽車后又進一步在2018年收購奔馳母公司——戴姆勒9.69%具有表決權的股份(圖8)……這都是德國先進制造業(yè)的代表企業(yè)。碰巧的是teknihall德豪和沃爾沃的德國分部坐落在一起(圖9),目前兩家公司已商定疫情過后將共享員工餐廳。而teknihall德豪另一個鄰居則是Google在歐洲最大的數(shù)據(jù)中心(規(guī)劃建設中)。更為有趣的是,Pangoo名稱的來源正是Panda和Google各取前三個字母組合成。

從中德十年的變和不變,看中國制造和跨境電商的“相愛相殺”!

即使不變,但德國人也自豪于自己國家或公司整體的高效率,他們認為盡管每周只工作40小時,但是效率和成果不比中國996差;孩子上學從幼兒園一直到大學全部免費,還有醫(yī)療免費、失業(yè)救濟(比如這次疫情期間不上班的員工可以領到正常工資的70%,比另外找一份工作的工資還高)和完善的養(yǎng)老體系,讓德國人從容生活,從容工作,不憂房價,不憂擇校,不憂生病,也不憂養(yǎng)老,所以大多數(shù)人也沒有存款......不變是德國的主旋律。

而中國早已經(jīng)不是十年前的中國。十年間中國變成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中國大陸的世界500強企業(yè)名單從忽略不計增加到可以和美國平分秋色,獨角獸企業(yè)從零到2020年的285家超過美國同期的233家;同時中美兩國面臨美國建國以來最大挑戰(zhàn):美國要如何與一個非WASP體系的國家平等相處;因為香港問題經(jīng)過十年艱苦談判才簽署的中歐全面投資協(xié)議現(xiàn)在又面臨擱淺;中國從十年前一個嚴格執(zhí)行計劃生育擔心人口過剩的國家到如今突然發(fā)現(xiàn)將可能變成一個有史以來老齡化最為嚴重的國家;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中國和世界的關系猶如過山車似的經(jīng)歷冰火兩重天,一面是疫情控制住以后經(jīng)濟基本恢復正常從而強化了世界工廠的地位,一面是要貿易脫鉤、技術脫鉤、教育脫鉤的去中國化…..中國在改革開放40年后來到一個新的十字路口,房價和金融對實體經(jīng)濟釜底抽薪,房價高企和社會階層固化對年輕人帶來更多渴望變化的訴求,這些都在強化我們求變的動力。不論過去十年還是可見的未來十年,變,都是中國的主旋律!

3、變與不變是中德兩國的自然反應和必然選擇

那么,是“變”好,還是“不變”好呢?為何“變”和“不變”在中國和德國形成這么強烈的對比呢?

我認為這是兩個國家處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的自然反應和必然選擇:一個如德國這樣已經(jīng)較長時期的經(jīng)濟、社會、科技等發(fā)展水平處在世界前列的國家和民族,自然的反應是“不變”,不變是希望一直處在世界的前列,不變是因為總有很多優(yōu)秀的因素才讓國家走到世界的前列,因此希望保持這些優(yōu)勢,這樣的自然反應久而久之變成國家和民族的必然選擇......今天的德國是這樣,300年前的中國是這樣,1300年前的羅馬帝國也是這樣......歷史印證了“不變”是所有強國的自然反應和必然選擇。

反之,一個如中國這樣較長時期經(jīng)濟、社會、科技等發(fā)展水平處在落后位置的國家和民族,自然的選擇是“變”,變是希望不再處在落后挨打的地位,變是因為國家和民族肯定有很多不好的因素導致落后而渴望改變這些因素.....久而久之變成國家和民族的必然選擇。近現(xiàn)代的中國是這樣,150年前的德國是這樣,200年前的美國是這樣,400年前的島國英國也是這樣,而600年前的歐洲文藝復興更是這樣......“變”是所有落后國家和民族的自然反應和必然選擇。

除了國家和民族,公司和個人又何嘗不是如此,行業(yè)的領頭企業(yè)總是有自己的優(yōu)勢才變成領頭企業(yè)的,總是想保持這些優(yōu)勢,總是想保持自己的領先地位而追求“不變”。成功的個人也遵循這樣的規(guī)律,精英和成功人士總是希望不變,不變是為了保持自己的優(yōu)勢地位;而“屌絲”總是求變,只有變化才能給自己帶來機會......國家、民族、企業(yè)和個人會根據(jù)自己所處的歷史階段和相對地位自然反應并做出必然選擇“變”或“不變”。

4、觸目驚心的中國制造和跨境電商相愛相殺

中國過去十年已經(jīng)發(fā)生和未來二十年必然要發(fā)生的滄桑巨變中,影響最為深遠的應該是中國制造和跨境電商相愛相殺。我想我們國家現(xiàn)在和未來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自然的反應和必然的選擇就是'變',包括在已經(jīng)到來且還會持續(xù)增強的中美博弈中的反應和選擇,這也是這次在德國工作期間和不少中國同行(如:京東、遞四方4PX、谷倉、Sunbeam等)交流得到的強烈感受。而變和不變帶來的國力此消彼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制造業(yè)實力的此消彼長,中國要復興,中國夢要實現(xiàn),中國制造業(yè)必須通過'變'來求得強大,從低端產(chǎn)品世界工廠變成制造強國,智造強國和品牌強國。

我們的制造業(yè)這十年確實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最大的變化是中國變成當之無愧的世界工廠,很多品類產(chǎn)品如電視、冰箱、空調、服裝鞋帽等,中國提供了80%、90%甚至99%以上的產(chǎn)能。其次就是中國品牌的覺醒,十年來數(shù)量不少的中國品牌開始在世界范圍類開疆拓土,如華為、格力、大疆等傳統(tǒng)制造業(yè)品牌,如小米、Anke、Shein等新渠道的DTC品牌,盡管這些品牌各自在不同領域已經(jīng)開始大放異彩,但和中國制造的數(shù)量和供應鏈的強大來比,還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和中國的第二大經(jīng)濟體的地位、和中國強大供應鏈能力遠遠不相稱。

從中德十年的變和不變,看中國制造和跨境電商的“相愛相殺”!

更應該被重視和改變的,是和世界制造大國與中國品牌覺醒相伴相生的是另外一個觸目驚心的“事實”:三十年OEM代工模式和十年跨境電商野蠻生長給中國制造烙上的“質次價廉、馬甲變色龍”的印記。

三十年來,中國制造業(yè)主流模式是OEM代工,國外渠道商和品牌商負責產(chǎn)品設計、品牌推廣、銷售、物流和售后。中國工廠負責生產(chǎn)甚至只是組裝。這樣的模式下,F(xiàn)OB幾乎是必選項:free on board,中國制造業(yè)在產(chǎn)業(yè)鏈條上的分工和這個FOB字面意思一模一樣:上船后中國工廠就不再負責。上船全部責任包括售后服務移交給海外合作的渠道商、品牌商,這自然讓中國制造不具備產(chǎn)品設計能力、海外的營銷能力、物流能力和售后能力,中國工廠也就只能獲得微笑曲線最低端的產(chǎn)品加工費。而國外的渠道商、品牌商也良莠不齊,產(chǎn)品有問題都甩鍋給中國制造。更為雪上加霜的是過去十年跨境電商的野蠻生長,由于通過郵政小包完成跨境電商物流是不得已的選擇,郵政小包走的是萬國郵政聯(lián)盟(UPU: Universal Post Union),強制規(guī)定包裹要低于2KG,周長不超過90cm且最長邊不超過60cm,所以過去十年跨境電商交易的主流產(chǎn)品幾乎都是質次價廉的小商品,而且還都是直接賣給海外終端消費者。沒有了海外品牌商和渠道商的緩沖,中國制造的低價白牌甚至無牌產(chǎn)品第一次大規(guī)模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所謂的 DTC:Direct To Customers),而一旦出現(xiàn)質量問題,中國跨境電商中小賣家常常變換賬號(馬甲)重新開始,所以才頻頻出現(xiàn)亞馬遜大范圍封號的風波,這讓中國制造進一步跌入“質次價廉、馬甲變色龍”的深淵。

上一周筆者的一個做了十幾年亞馬遜電商的朋友寫了一篇文章:“亞馬遜角斗場,中國制造絞肉機”,將這種中國制造業(yè)和跨境電商相愛相殺的現(xiàn)象生動而系統(tǒng)寫出來,獲得大量從業(yè)者“心有戚戚嫣”的高度認同和點贊,文中說:“亞馬遜平臺割中國制造韭菜…誘惑坑害中國賣家,讓中國工廠和賣家身敗名裂,都是亞馬遜虛偽、殘忍、貪婪、種族歧視的具體表現(xiàn)。賣家只要上了亞馬遜,就是騎上了虎背,走上不死不休的不歸路”。

而神秘的快時尚品牌Shein的崛起,更是讓中國制造業(yè)和跨境電商的相愛相殺超過任何編導的想象力,現(xiàn)實永遠比戲劇更為精彩,有媒體撰文表示:“SHEIN快速發(fā)展的背后,服裝工廠處于圍城般的進退困境之中”、“SHEIN的超低價格也造就了工廠加工極低的利潤”、“為SHEIN加工的利潤并不比過去為中小服裝品牌加工的額利潤更高,但承受的壓力卻不成正比”…...這樣的控訴文中比比皆是,這還是在大量服裝加工廠敢怒不敢言的環(huán)境下露出的冰山一角。而SHEIN在跨境電商行業(yè)來講已經(jīng)是良心企業(yè),能做到即時結算貨款,通過系統(tǒng)幫助工廠提高效率……絕大多數(shù)跨境電商賣家和供應工廠就更陷入相愛相殺、欲罷不能的境地了。

從中德十年的變和不變,看中國制造和跨境電商的“相愛相殺”!

但同時也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跨境電商將是中國制造業(yè)突圍之道??缇畴娚蹋谝淮巫屔习偃f甚至數(shù)百萬的中國中小制造工廠有機會和自己的最終消費者對話,這種對話是歷史性的,跨越性的,將從根本上影響中國制造業(yè)走向。這種對話能天然并完美地解決中國制造業(yè)過去四十年OEM模式下的三個無法自愈的“頑疾”:無品牌,不創(chuàng)新和低利潤。

OEM模式下,中國工廠是貼牌生產(chǎn),自然沒有品牌;沒有品牌的同時也沒有銷售渠道,自然只能分到微笑曲線最低端的加工利潤;OEM模式下設計研發(fā)都是海外品牌商和渠道商在做,中國工廠自然不會有動力創(chuàng)新,更何況就算想創(chuàng)新也因為極低的加工利潤也無力創(chuàng)新。

但跨境電商模式下,這三個“頑疾”竟然不治而自愈了:線上要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如SHEIN、Anker等,由于去掉了所有中間環(huán)節(jié),即使零售價遠低于傳統(tǒng)渠道價格,依然有比OEM高得多的利潤,SHEIN的快時尚服裝價格低到5-15美元之間依然有很高利潤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而工廠沒有了海外品牌商的研發(fā)設計,自然只能趕鴨子上架,自己來。何況有了上述的利潤后,也有了研發(fā)和創(chuàng)新的底氣。所以我們說過去四十年中國制造業(yè)的 OEM模式只是在那個過渡階段不得不的選擇,這個選擇在跨境電商來臨時戛然而止,所有OEM的“短”和“頑疾”在跨境電商模式下消失得無影無蹤??缇畴娚淌侵袊圃鞓I(yè)的突圍之道已經(jīng)是不證自明,而Shein、Anker等的異軍突起則進一步印證了這樣的現(xiàn)實。

但是這個不證自明的現(xiàn)實會自然完成嗎?

非也!

我們從“SHEIN的B面:服裝供應商的圍城困境”一文中看到的跨境電商和制造業(yè)的相愛相殺還只是一個序幕。中國制造要走向中國品牌目前正處在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向左就是繼續(xù)過去OEM或跨境電商打一槍換個地方的模式,繼續(xù)惡化“質次價廉、馬甲變色龍”的中國制造形象,中國制造將沒有出頭之日;向右就是走跨境電商DTC模式,實現(xiàn)中國品牌歷史性地、大批量地出海,但這樣的 DTC品牌出海,要花大力氣、切實解決好品牌的海外綜合服務能力:品牌管理、營銷管理、物流配送、售后服務和合規(guī)等,如果我們果真能長期堅持并做好這些海外綜合服務,則明天的“中國制造”就可能和今天的”德國制造”一樣成為世界羨慕的高品質代名詞。但這些海外綜合服務能力對絕大多數(shù)中國工廠和跨界賣家來說就像“新媳婦上轎頭一回”,但這終究是我們必須邁過的坎。

只是這道坎該如何才能邁過呢?尤其是美國正舉起大棒搞“去中國化”的長期戰(zhàn)略背景下。筆者做過15年制造業(yè),也做過10年的跨境電商,我認為:海外本地化是對抗去中國化的最好武器,也是跨過海外綜合服務這道坎的最好辦法。海外綜合服務不能像過去40年,坐在工廠里接單,那樣是做不了的。海外綜合服務也不能學華為,華為那樣的高費用是付不起的;所以既要海外本地化,也要低成本。

這二者如何同時辦到呢?我們經(jīng)過二十年的探索和實踐,深刻認識到需要專業(yè)的服務機構在中國政府支持下建設公共的海外服務平臺+管家服務,例如如售后服務公共平臺、海外倉配送公共平臺、合規(guī)公共平臺......作為中國制造出海的新基建,再加上中外結合的管家服務,解決企業(yè)出海的各種繁雜和跨文化的本地公司注冊、稅務申報、法務、行政等合規(guī)事務。因此,公共的海外服務平臺+管家服務,是解決海外綜合服務本地化的最好辦法。

當前,盤古德豪正基于teknihall德豪30年售后服務經(jīng)驗基礎上開發(fā)的 teknihall.cn的平臺,就是公共的海外服務平臺建設中最切合實際的嘗試,目的是把大家都不愿意做、也做不好的“分揀、翻新和維修”(3R:Return sorting,Refurbish,Repair)的售后服務搬上平臺,所有中國品牌出海的大多數(shù)售后需求,都可以通過在這個平臺自動匹配到經(jīng)過teknihall認證合格的第三方售后服務公司或個體售后工程師來解決。

從中德十年的變和不變,看中國制造和跨境電商的“相愛相殺”!

teknihall德豪初期作為覆蓋歐盟的唯一一個第三方服務商,完成初期所有來自平臺的售后訂單需求,在業(yè)務飽和后逐步外派給其它認證的第三方或個體維修工程師。通過一個又一個品類和市場區(qū)域的擴充,直至覆蓋絕大多數(shù)產(chǎn)品品類和國家與地區(qū)。這是一件難而正確的事情,也是中國品牌出海必須要邁過的坎,我們將秉持長期主義者的定力,持續(xù)不斷地把這件事情做好。盤古德豪擁有teknihall 30年的售后服務經(jīng)驗,這比所有其它的公司都更具備條件和使命承擔起這個職責?!叭绻松蠲朗浅醮蔚南嘤?,但愿你若干年后的變遷了的家,仍存有個不變的角落,保存著Pangoo最初為你帶來的感動”,這是我們做這件事的出發(fā)點和初心。

但僅有售后服務公共平臺,還是遠遠不夠的。仍然需要有“良心”的銷售平臺、海外倉配送公共平臺、合規(guī)公共平臺,甚至中國品牌抱團出海的公共平臺,以及線上線下結合的 OAO(online and offline)公共平臺……這些平臺如果靠每一家工廠或賣家自己去建設既不可能,也不劃算。可喜的是,我們看到中央政府已經(jīng)在大力鼓勵建設海外倉公共平臺、一帶一路絲路電商平臺等,同時不少有遠見的企業(yè)也開始著手建設,比如浙江的海蛛公司、跨境堡公司以及剛在香港上市的、決心要做“一體化供應鏈”的京東物流等。

另外一個值得制造業(yè)和跨境電商行業(yè)特別關注的是 OAO線上線下結合的平臺,因為網(wǎng)上購物的滲透率(線上交易額占社會零售總額的比例)在美國、德國等發(fā)達國家才剛突破20%,絕大多數(shù)國家更是才有十幾個百分點和幾個百分點??梢哉f海外銷售的重頭戲在較長的未來(2035年前)還是在線下,既然中國品牌借跨境電商DTC模式開始走向海外,為何不對線下這塊更大的蛋糕進行滲透呢?

所以,OAO線上線下結合的公共銷售平臺將極大的加快中國品牌的出海。筆者這次在德國,和teknihall德豪同事一起已開始通過“Window of China”展銷廳的形式探索O2O平臺之路(圖10)。這個構想已得到Dietzenbach市長Mr Ergen Rogg的大力支持(圖11),他正和市政府研究特批一塊場地給teknihall建設2000平米的“Window of China”的 OAO展銷廳(圖12),讓歐洲本地的小店主們不用旅行到中國就可以在家門口現(xiàn)場小批量進貨,既不用等長達2個月的交期,也不用擔心質量,何樂而不為呢?!癢indow of China”的 OAO展銷廳除了給小B供貨,也可以現(xiàn)場或者APP方式零售給本地居民,同時也是中國品牌在海外永不落幕的展廳。因此,OAO是三合一(小B、零售和展廳)的公共出海銷售平臺。

從中德十年的變和不變,看中國制造和跨境電商的“相愛相殺”!

德國的不變是德國的歷史和地位使然,中國的求變也是歷史和現(xiàn)在地位使然,中國求變的最大變數(shù)是中國制造是否能再未來二十年實現(xiàn)轉型和崛起,中國制造和中國品牌走過了春寒料峭的春天——四十年OEM代工模式,正在經(jīng)歷酷熱難耐的夏天——十年跨境電商的野蠻生長。未來二十年,如果我們能將海外綜合服務本地化做好,我相信中國制造和中國品牌必將迎來收獲的秋天。

我們說過:“這是一個故事,從開天辟地說起。這是一場全世界的演出,我們準備了五千年,今天用Pangoo人的努力期待你為下一站加冕?!?/span>

文 | 盤古集團-陳文輝 2021年5月于上海隔離酒店

附:

雄關漫道真如鐵,海外本地化之路不會一帆風順。筆者2008年9月在柏林IFA展經(jīng)歷了中國展館收到不公正待遇和海關沒收中國制造展品的惡性事件,當時筆者聯(lián)合和帶領在場的200多位企業(yè)家在IFA展場游行爭取合法權利并迫使IFA主辦方在媒體上正式給中國企業(yè)道歉,算是中國品牌出海的一個插曲,下面是當時的演講照片和寫給IFA主辦方的抗議信:

Counter Statement from Dennis Chen

從中德十年的變和不變,看中國制造和跨境電商的“相愛相殺”!

The law is the law, but Germany is not the Germany any more. Germany used to be the symbol of law, fairness and respect for most Chinese, what happened in 2008 IFA changes it.

The truth is the truth: IFA didn’t name the hall in which most Chinese exhibitors are , those exhibitors, also IFA’s customers, informed IFA and complained thereafter many times ,but these reasonable request was ignored and nothing happened until second day of 2008 IFA. The name and NO of hall make your customers easier to be found. We think the following truth to be self-evidence: the right of naming is one of unalienable right to a hall as life, liberty and pursuit of happiness to human beings. Just remind IFA what if IFA lose the name of “IFA”, we don’t care we lost 2 days, we do care IFA’s name and reputation

Sep 3,2008 Supported by Petro Tyschtschenko

最后,提一個題外話:

在當前的中美博弈中,美國是選擇了“變”還是“不變” 呢?或者說,美國是該選擇“變”還是“不變”呢?

這個問題留給大家思考,期待有機會一起交流...


相關內容

范付中調研文旅文創(chuàng)融合、城市更新提質、跨...
本報訊(記者李晨濤)11月15日,市委書記范付中到...
2023-11-16
邯鄲市政協(xié)副主席薛洪志來訪
2023年8月9日邯鄲市政協(xié)副主席薛洪志;邯山區(qū)政...
2023-08-09
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qū)營口片區(qū)管理委...
2023年7月25日,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qū)營...
2023-07-25
《傳統(tǒng)企業(yè)如何快速打通跨境壁壘》主題培訓...
2023年6月27日,日照項目部在莒國古城H11棟...
2023-06-27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沭陽軟件...
2023年6月6日江蘇省宿遷市沭陽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
2023-06-06
萬戰(zhàn)偉市長率隊調研三門峽盤古跨境電商集聚...
2023年5月4日,三門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萬戰(zhàn)...
2023-05-05